5月14日,前著名足球解说员张璐在接受《中国新闻周刊》采访时,谈到了当前中国足球的许多问题。他就工资限制、入籍、青年训练、足球公益等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。
论中国足球的疾病
很多人可以说很多,但很少有人真正坐下来研究,相关决策者也不知道听谁的。足球在中国充满功利性,这些年来,中国足球还是没有找到病根,没有找准方向。
关于中到超限工资
当我向有关领导和中国足协征求意见时,我同意了。
现在中国球员身价虚高,再不干涉,就玩不下去了。俱乐部也表示认同,不然恶性竞争下,俱乐部也越来越吃不消。
论中超优秀外援的本土化
解决足球的根本问题,关键是培养本土球员。如果花大笔钱去归化球员,必然会抑制中国足球的普及,抑制国内球员的成长。除了追求短期效益,长远看归化球员没什么意义。
日本曾经有一段时间用归化球员,但是现在回归本土化了,国家队水平也提高了。
中性名称改革刍议
中和改革在中国也是正确的方向,但是什么时候做,怎么做,都要考虑。在实施过程中,要尽量降低与俱乐部磨合的难度。
论足球的公益属性
职业足球是有公益属性的商业活动。投资者投资足球应该有一定的公益性,但也有商业考虑,可以提高企业知名度,促进企业发展。
在强调公益的同时,也要对投资者有相应的保障政策。2010年,我在中超委的时候,问投资者的企业在税收等方面会不会有一些优惠,但是这些建议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现。
校园足球相关政策不理想
德国青少年踢足球的注册人数为208万,法国为103万,英国为82万。日本高中联赛有10万球员,日本大约有100万儿童在踢球。在韩国和泰国,成千上万的人踢足球。从1990年到2014年,中国孩子每年大约只有一万人在踢球,这几年可能连一万人都没有。呢
论足球列入必修考试项目
把足球列入必修考试项目不合理,对其他项目不公平。有人练习足球就是为了高考,说到底也是一种功利足球.现在,许多人向他们的孩子灌输这样的思想,踢足球的目的是赢得奖杯,成为明星球员,加入国家队。在这种功利的足球思维下,中国足球不可能成功。
青少年训练与校园足球
现在很多人把青少年训练和校园足球的概念混为一谈。在小学阶段,校园足球是为了让学生健康快乐而普及的,而俱乐部是改进的,应该在校外进行,所以两者应该有明确的区别。
足球发达国家的小学没有校队,也没有校内比赛。青年培训在校外进行。只有我们成立校队,在小学的学校里比赛。结果孩子玩的不好,也影响学习。
相关直播
暂无相关直播
相关录像
相关集锦
相关短视频